優勢(Strengths)
|
劣勢(Weaknesses)
|
S1 董事會全力支持本校辦學,持續投入資源,積極改善本校各項軟硬體設備。
S2 以公益公義理念辦學,學士班、碩士班及進修學士班全面國立收費。
S3 為「佛光山聯合大學系統」一員,資源共享。
S4 具有深厚的生命教育、通識教育傳統及人文精神優勢,強調「π」型教育、教學創新及跨領域學習。
S5 連續五年獲得教學卓越計畫,且獲得補助金額不斷提高,教學成效獲得肯定。
S6 綠色大學:校地面積私校第三,校園環境優美,並重視永續發展。
S7 重視品德教育,建構「三好校園」。
S8 教師素質優良、生師比低,在全國私校中名列前茅。
S9 佛光山道場遍佈全球,有利於國際招生。
S10推動2+2雙學位計畫,具招生吸引力。
S11推動各系全面實習,強化學生職場與業界連結。
S12成立終身學院,推廣終身學習及身心靈相關課程,符合社會需求。
|
W1 學校地處嘉義縣郊區,位置較為偏遠,影響學生就讀意願。
W2 學校系所側重人文、社會及藝術領域,與產學連結較弱。
W3 私教師退輔制度無法與國立大學相比,留才不易。
|
機會(Opportunities)
|
威脅(Threats)
|
O1 政府延伸南華路二段連接二高,提升本校聯外交通便利性。
O2 生命教育成為全球華人教育主流趨勢之一。
O3 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極為重視教學及跨領域學習,並有20%經費可用於彈性薪資留才。
O4 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,擴大國際招生。
O5 國內雖有少子女化危機,但亞洲發展中國家未來二十年可能就讀大學人數,達四千四百萬人。
O6 高齡化社會,有利推動終身學習。
|
T1 少子女化趨勢嚴重,生源減少且招生不易,部分私校招生不擇手段。
T2 家長與學生選系以理工科、就業及職場為導向。
T3 高教資源持續集中於國立大學,擴大公私之大學辦學條件差距。
T4 政府以競爭性策略分配高教資源,校際競爭日趨激烈。
|
SO策略
|
ST策略
|
1. 運用董事會之全力支持,持續推動國立收費及2+2雙學位計畫,並結合政府對本校聯外交通改善之建設,提升學生就讀意願。
2. 利用本校生命教育、通識教育之深厚傳統及優良師資,強化在國內外推動生命教育,並結合招生。
3. 以教學卓越計畫之執行成效為基礎,積極爭取高教深耕計畫,並深化本校生命教育特色。
4. 結合佛光山全球道場,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,積極爭取亞洲地區國際學生就讀本校,克服國內少子女化困境。
5. 結合本校辦學特色,開設終身學習及身心靈相關課程,拓展終身學習市場。
|
1.
強化對家長及學生宣傳本校軟硬體改善及國立收費,具良好校園環境及重視品德教育,爭取家長及學生認同。
2.
持續推動各學系全面實習,強化學生產學連結。
3.
爭取董事會持續投入資源,縮小本校與公立辦學條件差距。
4.
以本校教學卓越計畫成效為基礎,深化本校教學卓越及辦學特色,積極爭取政府競爭性資源。
|
WO策略
|
WT策略
|
1.為減少學生本校地理位置而影響就讀本校意願,配合政府延伸南華路二段工程,爭取更多班次公車進入校園,提升本校聯外交通便利性。
2. 給合人文、社會、宗教及藝術等領域之生命教育,為本校辦學特色,亦已成為全球華人教育主流趨勢,本校要全力對家長及學生宣導,扭轉觀念。
3.運用高教深耕計畫20%之彈性薪資,積極提升優秀教師之待遇以留才。
|
1. 擴大對亞洲地區國家國際學生之招生。
2. 強化辦學特色,提升與產學連結。
|
|
|